新闻详情

房产观察|澳洲本地市场迅速升温,首次置业者强势入市


blog-1
近期,除了海外市场热潮涌动,澳洲本地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信号则更为强烈。


导语

近期,除了海外市场热潮涌动,澳洲本地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信号则更为强烈。

 

这两天,位于Wyndham区房产中介的经纪人Mike信心高涨。近一周内他明显感觉到了墨尔本整个房地产市场风向已变。与以往买家观望不前相比,这一周内他突然间就忙了起来:从上周三到现在,他共接到房产问询19次,安排看房10次,签下的正式的售房合同都已经有2份,还有三五个人在做最后的抉择——这在房价低迷期释放了极其不同寻常的信号。


经纪人Mike明显感觉到,本地买家,尤其是首次置业者做出的购房决定越来越快。


文/ 澳中房产观察员 徐沐


首次置业者迎来最好时机



多年来一直被高房价挤出市场的首次购房者终于迎来了最好的入市时机。他们经过了一年多的观望,也能感受到房地产市场触底反弹信号的释放——这样的低门槛买入的机会若不抓住,将会稍纵即逝。



与此同时,本地购房者选择的房子也大多是墨尔本性价比最高的刚需型住宅,他们对房价的心理预期在55万澳币到75万澳币之间。


房产经纪人Mike说,购房者在选房时通常希望房子距离市区近(不超过35公里),并且周边学校、医院和娱乐设施发达等因素也是影响他们购房的决定性因素。正因如此,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快速,并且地段、房价都符合预期的西南区成了本地购房者最青睐的区域。

 

不管买房者来自本地还是海外,大家的最终目的还是财产的保值增值。具有23年澳洲房产投资经验的专家金凯平先生评价说,看一座城市的房地产有没有前途时,最主要看该城市的人口净流入数量,如果一座城市不断吸引外来人口进入,那么房地产作为刚需,发展肯定欣欣向荣。

 

尽管澳洲房地产已经经历了长达一年多的迟缓,但是却终会触底反弹。如是者需要考虑的只是:何时才是最好的时机?

 

根据澳洲房产网去年的统计数据,澳大利亚房价创下了55年暴增6556%的世界纪录,在此期间平均每年增长8.1%,价格几乎每七八年翻一番,且没有出现过真正的“下滑”(对“下滑”的定义是价格连续三年下跌)情况,澳洲的房地产价格被认为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上涨。

 

正如金凯平先生一直强调的,此次房价低迷只是调控的结果。回调的目的是释放风险,回调的目的是为进一步上涨积蓄力量。

 

要知道的是,没有人能够做空房地产,从泡沫破裂中受益。

 

澳洲的土地是房产增值的源泉



澳中集团作为澳洲本土的大型华人房地产开发商,已经扎根澳大利亚超过30年,并且在墨尔本进行了三百万平方米的土地开发工作,尤其专注于独栋别墅的开发,以及包括“澳中大楼”在内的商业楼宇的投资和开发,是墨尔本最具智慧的大型华人房地产投资、开发机构。

 


1998年的墨尔本也经历了一轮房市的低谷,但是金凯平先生却凭借敏锐的眼光和精准的市场把握力,带领澳中集团收购了一大批土地和商业楼宇。没过多久,房地产市场回暖,土地价格也水涨船高。

 

尽管在随后的20年间,墨尔本又经历过几轮房价波动,土地价格却始终坚挺。仅当年在墨尔本市中心用100万多一点澳币收购的一块地,如今市值都已过2000万。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11年,澳洲房价普跌,金凯平先生没有迟疑,接连收购了几块大型土地。其中位于墨尔本Wyndham Vale的一块12万平方米的大地,在7年内已由650万澳币增值到如今的近3000万澳币。

 


2018年,在澳洲房市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澳中集团3月份以730万澳币在西南区收购的一块地,如今也增值到了1000万澳币。

 

人常讲,鱼不能离水,雁不能离群。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当中国投资者已经着眼于澳洲大型土地,却确苦于没有相关经验;或是发现了好的土地资源,自有资金却不足以拿下,都会错失良机。

 

金凯平先生的澳中集团接下来将帮助国内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土地的投资与储备,他也在等待与有缘的中国企业家进行土地投资合作。

 

联合投资 1千万—2亿 澳币土地项目

共同获得 2—6 倍投资收益

 


欲知更多详情

扫码添加“小澳 澳中房产观察员”

一探究竟


长按二维码关注

金凯平谈澳洲房产


及时获得澳洲一手投资资讯

高净值人群的财富增值平台


实时对话澳洲房产投资专家



★ 阅读更多 ★

01

记忆与荣光:金凯平先生与他数百位座上宾的精彩瞬间

02

这是1个人激荡30年的创业史,这是1000个人30年的风雨相随……“你好,金凯平。我跨越整个太平洋来见你。” 

03

澳洲中国年奇遇:原来你也认识金凯平!“不是他,我们怎么会……”

04

房产观察| 24小时花掉6000万人民币!这一次,又是聪明的中国买家


注:本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联系编辑并注明出处


编辑: Esme

新闻评论